健全圣训集一定是最高权威吗

问琴
Written by 问琴 on
健全圣训集一定是最高权威吗

Summary

你偶尔会读圣训吧?

有时,你会看到不同的圣训集中,记载有关于同一件事的两段不同的圣训,两段圣训都是达标的健全圣训,系统连贯,传述人可靠,且没有其它任何问题,那么,如果你想遵循这两段圣训,你该如何遵循?

也许两段圣训的含义是互相抵触的,需要你做出选择,那么你该如何选择呢?

你也许知道,有这么一条简单粗暴的规则,所有圣训集中,最健全的,是两大健全圣训集一致辑录的圣训,若不一致,则《布哈里》为第一权威,其次是《穆斯林》,其次是其它的圣训集。这是学者们在论哪部圣训集的圣训最健全时设定的一个标准,最初是由伊本·所俩哈提出的。

虽然这个标准备受质疑,但仍不失为一条参考的依据。

而到了普通民众这里,这个规则变得更加简单粗暴,一切首选《布哈里》,其次是《穆斯林》,其它的圣训集掺杂了太多的非健全圣训,得仔细斟酌研究才行。

在你选择的时候,你是否知道,你正在参与圣训学领域的一项高深学术项目,这项学术项目,堪称是圣训学领域最为艰深的项目之一,历代的圣训学家,敢于涉足其中的,屈指可数。

这个项目,不仅需要对圣训及其传述系统的全面认知,还要精通法理学的遴选规则。

这种相互抵触的圣训,其实并不在少数。这类圣训,被称为冲突圣训。

圣训的分类看似盘根错节,其实只是因为分类的角度不同,才产生如此多的类别。而这类圣训,是根据是否可遵的角度划分出来的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圣训分为两类:如果一段圣训意义明确,且没有与其抵触的其它圣训,则为明确圣训(حديث محكم);如果有其它圣训与其相抵触,则两段圣训同为冲突圣训(حديث مختلف)。

2

如何对待冲突圣训,便是法学家出现分歧的第三个原因。

一般而言,对于冲突圣训,学界有三种方式:第一步,是调和,竭尽所能的在两段圣训之间找出可以调和的缝隙,尽力调和之。如果不可调和,则走第二步——废止,即查询圣训的背景,根据时间次序或者其它线索废止其一。如果第二步也走不通,则进行遴选,根据学者们指定的遴选标准,选择其中之一遵循之。

也有的学者将遴选设为了第二步,废止则为最后一步。

首先是第一步,调和。你需要将所有相关的圣训都了解清楚,做深度地解析,力求在两段看似矛盾的圣训之间,找出某种一致,从而将两段圣训一并遵循之。也许,有的学者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调和的方式,有的学者却能,因此学者们强调,不可轻易判定某某圣训难以调和。

第二步,实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,根据学者们制定的“废止线索”,废止其中一段冲突圣训。“废止线索”有以下四种:

1、根据先知的明说而废止。如“我曾禁止你们游坟,现在你们可以游了。”(穆斯林辑录)以此,游坟的圣训废止了禁止游坟的圣训。

2、根据圣门弟子的言论而废止。如扎比尔的圣训:“从使者那里,最后确定的是,吃了用火烤过的食物,而不洗小净。”以此,不洗小净的圣训废止了洗小净的圣训。

3、根据圣训的时间次序而废止。即后期的圣训废止前期的圣训。如圣训“给人拔火罐者和拔火罐者的斋戒都无效了。”此段圣训的时间是伊历八年,而另一段圣训说:“先知在封斋并受戒的情况下拔了火罐。”此段圣训的时间是伊历10年辞朝时。由此,后者废止了前者。

4、根据公议而废止。如果其中一段圣训违背了公议,则将其废止。

由此可见,废止的步骤,相比调和更其艰难,你需要深入的了解先知言行的历史背景和时间次序,以及圣门弟子们偶尔在传述中显露的蛛丝马迹,还要查询和了解公议是否真正达成。

第三步,如果找不到废止的线索,那就只能走最后一步,在圣训之间,进行遴选。根据学者们制定的遴选标准,找出一个十足的理由,选择遵循其中一段圣训,而放弃另一段。这一步也是最为艰难的。

伊玛目沙斐仪对一位学者说:“我们和你们都信奉的一个原则是,如果两段圣训表义出现冲突,我们决不能随意选择其中之一,除非有证据可以证明,我们遵循的圣训比放弃的圣训更为强大。”

伊玛目沙斐仪也是第一个研究冲突圣训并留下著述的学者。还有伊本·古太白,拓博黎等等。当然,还有艾布·贾福尔·塔哈维。他写了两部著作,都是研究冲突圣训的。一本是《圣训含义解析》,一本是《冲突遗训》。

后一本著作,是塔哈维平生最后一本著作,伊玛目考塞尔称赞说:“此书乃是这个领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部不朽名著。”

3

遴选标准纷繁复杂,比如“更符合古兰经文”,或“更符合其它圣训”,或“更符合学者们的主张”,或“更符合类比”,等等。

伊玛目哈兹米在其《论废止圣训》一书的前言中,提到了五十条遴选的标准,有时还举例阐释,结尾时,他说:“还有很多的遴选标准,恕不赘述。”

之后,哈菲兹·伊拉给来了,他在《探秘伊本·所俩哈》一书中说:“遴选标准超过一百条。”他引用了哈兹米所列的遴选标准,又将其它标准添加了上去,最后的结果是110条。他还说:“还有一些遴选标准,有的可以接受,有的还需商榷,当然,前面所举的标准当中,也有需要商榷的。”

再后来,伊玛目邵卡尼在其《英雄指南》一书中,将遴选标准分为了十二大类,具体条目多达160条。

现在,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,先不说你在遵循冲突圣训时是否沿用了调和——废止——遴选的学术方针,仅是最后一步的遴选,你又是否遵循了圣训学家制定的遴选标准?

在哈菲兹·伊拉给所列举的遴选标准当中,“两大健全圣训集辑录”的确是遴选的标准之一,不过,这条标准的排位比较靠后,110条当中,它是第102条。如果你简单粗暴地运用了这一标准,则前面的101条标准都被你忽略了。

而伊玛目邵卡尼的著作中,归属于传述系统的遴选标准一共有42条,“两大健全圣训集辑录”,为其中的第41条。

伊本·所俩哈的确说过,两大健全圣训集一致辑录的圣训要优先于其它圣训,其次是《布哈里》,再次是《穆斯林》。那么,伊拉给在写《探秘伊本·所俩哈》的时候,为什么将这条标准排到了第102条的位置呢?难道他对自己目前正在为其作注的书中所说的内容视而不见么?

绝不。伊本·所俩哈的排列,其实是无关冲突圣训的非学术的笼统地排列,只是符合民众对圣训集序列的大体认知。而伊拉给的著作,是在真正探讨冲突圣训的遴选方式。

伊本·所俩哈的排序方式,也曾备受后辈学者质疑。

因为,伊玛目布哈里并没有收录所有的健全圣训,他自己也承认“他没有收录的健全圣训比收录了的更多。”而圣训的权威性是根据是否健全来判断的,既然同为健全圣训,布哈里收录的健全圣训,凭什么比其它同等的健全圣训更具权威?

《布哈里》和《穆斯林》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,只是因为二位的著作中收录的每一条圣训,都达到了健全的标准。其它圣训集的圣训,兼容健全、优良甚至羸弱等各个级别的圣训,但是,一旦确定某一段圣训达到了健全的标准,那部圣训集收录就已不再重要。

仅以流传之广来论,是不具学术性的。

最后,学者们达成了基本的共识,《布哈里》和《穆斯林》的领先地位,只是笼统而论,如果具体到每一段圣训,则需要使用平等的衡量标准。

如果你轻易地在相互抵触的圣训之间做出选择,便是擅闯了禁地,你违背了圣训学家们终其一生研究出来的遴选标准。可你甚至都没有去查询你所看见并遵循的这段圣训,是不是冲突圣训,是否有与其相抵触的圣训。

对学术的一切贸然行为,对一个有信仰的人而言,都不是小事。想起前几期谈论过的那句名言,“圣训是迷途,除非对于学者而言。”并非圣训导人于迷途,而是不具备资质的人对圣训的贸然侵犯,会令其进入迷误。

4

伊玛目哈肯在其圣训学著作中专门组织了一篇,题为“了解冲突圣训,以及学派伊玛目的遴选。”其中,他举例阐述了学派伊玛目们在面对冲突圣训时,根据自己的遴选规则而做出的不同选择。

他在其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:

由阿卜杜·瓦里斯传述,他说:

我来到了麦加,遇见了艾布·哈尼法、伊本·艾比·莱俩和伊本·舒布如麦,我就问了艾布·哈尼法一个问题:“一个人做了一笔交易,却附加了一个条件,你怎么看?”他说:“交易无效,条件亦然。”我又来到了伊本·艾比·莱俩跟前,问了他同一个问题,他却说:“交易可行,条件无效。”最后,我问了伊本·舒布如麦,他的回答是:“交易可行,条件亦然。”

我惊讶无比:“赞主超绝,伊拉克的三位法学家在同一个问题上竟然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分歧。”

我又回到艾布·哈尼法跟前,跟他说了这事,他说:“我不知道他俩是怎么说的,我遵循了一段圣训,阿穆尔由其父亲由其祖父上传述,说:先知禁止了附加条件的交易。由此,我认为交易和条件双双无效。”

我又去跟伊本·艾比·莱俩说了,他的回答是:“我不知道他俩怎么说,我遵循了阿伊莎的一段圣训:先知命令我购买女奴百丽拉,然后释放她。由此,我认为交易可行,但条件无效。”(此女奴的主人在交易时设定了一个条件,先知没有理会他的条件。)

最后,我来到了伊本·舒布如麦跟前,如实跟他说了,他却说:“我不知道他俩是怎么说的,我遵循了扎比尔的一段圣训,他说:我给先知卖了一峰骆驼,先知附加了一个条件,要求我将骆驼送到麦地那。由此,我认为交易和条件都可行。”

他们的分歧是因为没有遵循圣训吗?不,恰恰是谨遵圣训的结果。只是各自有不同的遴选标准,所以选择遵循了不同的圣训,如果你遇见这几段圣训,你又会如何遵循呢?

有人认为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,当你问及先知的某一次朝觐是单朝还是连朝抑或是享受朝的时候,还不等你的问题结束,他的答案就已经出来了,只凭他见过的某一段圣训或两段圣训。

学者们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尽地研究,伊本·胡宰麦研究这个问题的书写了整整五册之多,以至于艾布·哈三·叁贾尼说:“我看了伊本·胡宰麦写的研究先知朝觐的书,我可以确定那是我们这些人无法穷尽的一门知识。”

而最后的结果是,伊本· 胡宰麦和艾哈迈德认为那是享受朝,沙斐仪的选择是单朝,艾布·哈尼法的选择是连朝。

学术问题盲目论断,每一个看到圣训就遵循的人,都认为自己是在遵循圣训,试问,这是在遵循圣训,还是在冒犯圣训?

问琴

问琴

一介布衣,躬耕于经堂。只愿天界声名显赫,纵是人间籍籍无名。

Comments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