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题
Summary
对于娱乐圈的八卦,我一向无甚兴趣,但此番瓜熟落地,力宏势沉,砸出深坑。在朋友圈的一惊一乍中,我居然也知道了大概的来龙去脉。 顺便也看到很多朋友或戏说或正说,表达着他们的对婚姻的看法。 有人在问:“恐婚怎么办?” 好像还真没什么办法,这种恐惧自有其来,其合理性深深根植在如今的社会中。
当人们普遍把“自我”从与他人的关系中抽出,无限抬高,以至于自我与他人的一切关系都丧失了内在价值,都变成了实践自我意志、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,婚姻也未能幸免。既然夫妻双方都只是把婚姻当做实现自己利益的媒介,而非一项圣神的共同使命,那因利而聚,利尽则散实属自然。进入婚姻本就需要不菲的成本,离开的代价往往更为高昂——特别对于女性而言——而婚姻本身如此不可依赖,岂有不恐之理?即便鼓起勇气共结连理,恐怕也是从一开始便得留好后路。 将“自利”视为人的根本属性,甚至是唯一属性,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。人们对经济活动、社会交往的理解,都是以此为基点,其结果,便是“社会”——自然也包括婚姻与家庭——在事实上的瓦解。 这几天在看理想上听《人格心理学40讲》,讲到自恋、马基雅维利及精神病态等几种“暗黑人格”在现代社会呈蔓延趋势。的确,在一个工具理性高度发达、“自利”被奉为金科玉律的社会,这种现象及其合理。如果损人可以利己,为什么不做呢? 我们面对的,如果尽是这般随时准备“吃人”之人,谁又敢轻易陷入和他人的关系,无论是亲情、爱情还是友情。 反观YSL的传统,尽管肯定人有“自利”的一面,但绝不曾视之为根本性、决定性的,更不认为人能脱离和他人的关系而获得自我的完善和拯救。相反,当天经中论及人时,总是把人置于社会之中,就像我们在经中读到的大多数召唤与诫命,都是以复数的形式出现。关注他人的福祉,履行对他人的权利与义务,是个人获得两世平安的必经之路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个人需要在“自利”与“利他”之间保持平衡,不偏废任何一端,也需要相信在利害得失之外,人与人之间还存在更深层、更稳固的联系。 一个信士,若财有余力,便有了施散的义务;若知有余力,便有了传授的义务;若行有余力,便有了奋斗的义务。生命如舟楫,若不渡人,亦难自渡。 现代社会发展至今,经历的每一断裂次,都伴随着某些重要价值的丧失:神圣与世俗的断裂,宣告了上帝的死亡;“自我”与“他人”的断裂,宣告了社会的死亡。而今,我们即将抵达一个新的断裂处——或许这将是最后的断裂——意识与身体的断裂。 鉴于我们今天的大多数需求和欲望都是被创造出来,观察资本的流向,基本也就可以断定未来生活的模样。 “元宇宙”的大门已经敞开,《第一玩家》中描绘的世界,距今虽然还有些距离,但相信已不会太远。届时人便能脱离现实的桎梏,在虚幻的世界中获取廉价但无穷无尽的享受,那近乎天堂般的感觉——“他们将拥有他们欲求的。” 当现实中蜗居一隅的某个人死去,只是意味着“元宇宙”中消失了一个账号,虚与实将彻底颠倒,那大概便是历史的终结处。 于是我们便能理解YSL为何如此令人咬牙切齿了。因为YSL以信士们的日常实践,而不是以某种宏大的理论固守着一个整体性尚存的世界:神圣与世俗、自我与他人、身体及意识都不曾割裂,也不许割裂。 这是两种世界观的对决,而历史的任务之一,便是显现真理与虚妄之别:“真理来临了,虚妄便会消失。” 无论何时,世事如何变迁,我们仍需去拜访我们的朋友、看望我们的兄弟,仍需以真理相劝、以坚忍相勉,仍需为正义与善行而互助……在这样的尝试与行动中,我们才会确证:依旧有些人是可以信任的,依旧有些关系是可以依赖的。“稳麦”将以这种方式存续,直至末世的朝阳在历史的尽头升起。
那天见到凯雅老师的讣告,不禁悲从中来。 大约十年前,我们在云南有过一面之缘,当时想着来日方长,他日定会再见。此后便稀有直接的联系。 如此淡漠的交往中,究竟悲从何来? 大约是因为知道他一直坚持在做的事,也因为看到悼念他的朋友,从空间上看遍及大江南北;从年龄上看,曾经以“学生”身份与他或心蕾有过接触者,横跨了80后到00后的一整代人。因而认定,他在世间留下的,是一个理想的信士应该留下的痕迹。 我明白这种悲伤,是面对一切敬爱的逝者时的悲伤。 朋友圈里,他的微信号发了讣告,我留言说完“我们都来自主,都归于主”,忍不住又加了句:“再会”。 哪里有什么再会! 但我当时脑海里冒出这个两个字竟是何意? 那大约和先知说“我多想遇见我的兄弟们”是一样的心情。凯雅老师自然无法再见,但经他之手播下的种子,终有许多会成长为像他一样的人,会做他所开启和未及开启之事,遇见他们,便也遇见他了。 “聚一般好人,做一些好事” 寒风凌冽,我不由得把外套又裹紧了些。 世界正朝着另一个方向飞奔而去,但我想,视信道与行善为一体的信士还在,“稳麦”便会一直延续。 你不见经中,先知易卜拉欣一个人便被称做一个“稳麦”,那是由于其坚信不移之故。坚信如此,便如同种子,无论落在哪里,都要生根发芽,再有些土壤水分,便会开枝散叶。 你我若是心存如此的举意,也付诸了如此的行动,自然是会相遇的。 祝你平安。 再会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