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必读的《山洞章》

问琴
Written by 问琴 on
青年必读的《山洞章》

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

山洞章,《古兰经》第十八章,降示于麦加,临近迁徙麦地那之前。

先知说:谁在聚礼日诵读了《山洞章》,两个聚礼间的一切都将为之而明亮。

降示背景

麦加的多神教徒派人去麦地那见犹太学者,请教对付穆圣的方法,犹太学者的回答是,“你们向他请教三件事情,它若能如实道来,则可证明他是真主的使者。否则,他就是骗子。”这三件事情,便是关于山洞青年,关于双角王,关于鲁哈(精神)。于是,他们来问先知,先知说:“我明天告诉你们。”却忘记念诵“若主意欲”。等到十五天之后,启示才缓缓来迟。

内容提要

本章借助几个故事和对后世场景的描写,主要阐释了《古兰经》的主旨以及信仰的本质,并阐述了以信仰为标准的价值观,为使者的宣传工作做了实质的安慰和指导。

文章结构

本章以阐述《古兰经》的主旨为开端,主体由三个故事组成:山洞青年为信仰牺牲、穆萨圣人谦恭求学、双角王秉公治世。在第一个故事之后,又加入了关于信仰之价值观的阐释,并以三个例子进行了明晰的论述,分别是富农的园圃毁于一旦、今世如过眼云烟、恶魔抗拒主命。

分段综述

本章可分为六个段落。以下,先总述后分述。

第一段(1-8节)

为全文铺垫。

【1-5节】:阐述《古兰经》的中正不偏,以及降示《古兰经》的宗旨:为信士报喜,警告不信者。

【6-8节】:安慰先知。不必为人们的抗拒太过忧伤,今世短暂,一切都将被毁灭。

第二段(9-26节)

山洞青年的故事;替先知回答多神教徒的问题;同时阐述故事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意义。

【9-12节】:故事综述。并告诉先知不必为后面的故事过分惊讶。

【13-18节】:故事细节。讲述青年们入洞隐居的原因:世风堕落,全民迷信,几位青年愤而离家,逃往山洞。真主便让他们在洞中睁眼安睡三百余年,用阳光滋润,使左右翻身,不致风化或腐烂。隐秘而伟大,一犬俯卧洞口,做守护状。

【19-21节】:故事细节。讲述青年们苏醒后的事情:梦醒已是数百年后,青年们不知所措,饥渴难耐,派一人去购买食物。城中已是沧海桑田,古时的钱币被识出,青年们的故事终为人们所知。

【22节】:无谓的争论。当时不相信复生的人们并没有从故事中吸取过多的教训,而是对青年们的人数展开了无谓的辩论。真主告诉使者,不要辩论,也不要去问别人。

【23-24节】:对使者的指导。决定做一件事,要念诵“若主意欲”,一切行为,皆有真主操控。要时刻记念真主。也透露了启示延迟的原因。

【25-26节】:故事尾声。道出了青年们沉睡的时间,引出真主之全知全能。

第三段(27-59节)

阐释以信仰为标准的价值观。此段经文有独立的降示背景:古莱氏贵族提出要求,说他们可以听先知的教诲,但不愿意与先知身旁那些贫贱的弟子为伍。于是经文下降:

【27-31节】:对信仰之价值观的揭示。让使者诵读并谨遵《古兰经》,要耐心常伴那些贫贱却畏主的人,不要与自视甚高却跟随私欲的人为伍。告诉他们,真理便是真理,信与不信是自己的事。随即,真主直接呈现了信者与不信者在后世的不同遭遇。

【32-44节】:关于价值观的第一个例子。一位不信者,极其富有,拥有两座园圃,花木繁盛,内中流水淙淙,与另一位贫穷的信士交谈时,他眼高于顶,悖逆真主,将一切归功于自身,深信这一切永不消失。信士便反驳他,阐明自己的价值观,“唯信仰才是重中之重”。后来,灾难降临,园圃毁于一旦。

【45-46节】:关于价值观的第二个例子。今世如天降甘霖,万物借此生长,又迅即败落。如过眼云烟。“唯有善功才是永恒的。”

【47-49节】:呈现末日景象。上文中谈及善功在后世的价值,此段便直呈末日之恐怖景象。山岳被移开,大地空旷,众生被集合,功过簿发下来,生前一切,事无巨细,尽录其中。

【50-53节】:关于价值观的第三个例子。恶魔以出身高贵为由,抗拒主命,却沦为真主的敌人。同时警告那些以恶魔为友的人,舍真主而崇拜的一切,皆是虚妄,他们终将进入火狱。“顺主才是正道。”

【54-59节】:慨叹人心之执迷。《古兰经》里举了多少例子,而人们却不醒悟,只会争辩。唯有等刑罚降临时,他们才会相信。使者的身份只是警告者和报喜者,你们却与他争辩,亏枉的只能是你们自己。你们人心盲耳聋,拒绝皈依正道。幸好,真主是仁慈的,不会像毁灭前辈那样,立即惩罚你们。但时辰一到,惩罚总会降临的。

第四段(60-82节)

大圣穆萨谦恭求学的故事。阐释真主的全知、知识的无涯,并教授为学之道。博学如穆萨,亦有其所不知也。

【60-64节】:穆萨跋涉千里去求学,却丢失作为向导的鱼,又返回寻找。

【65-70节】:终于找到老师“赫迪尔”,却拒绝收他为徒,因两人职责不同,知识不同,穆萨必定无法探知老师行为背后的秘密。穆萨却执意跟随。

【71-78节】:无奈之下,赫迪尔同意穆萨暂时跟随,但有一个条件:不许问。然而一路三件奇事,令穆萨忍无可忍:先是凿破船只,又是屠杀小孩,最后饥渴难耐之下,为拒绝招待的人修筑墙壁。每一件事,都在挑战着这位暴脾气先知的极限。

【79-82节】:穆萨未能守约,师徒即将分离。走之前,赫迪尔讲出了三件奇事背后的隐情。并告诉穆萨,这一切都是来自真主的指示。穆萨恍然大悟,他什么都没学到,只学到了一点,便是学海无涯,天外有天。

第五段(83-102节)

双角王秉公治世的故事。权倾天下,却始终秉公之法,为民谋福,为民除害,并承认一切权力皆由真主赐予,树立了明君的典范。

【83-84节】:简述赐予双角王的权势。

【85-88节】:双角王到达西方,在那里赏善罚恶,秉公行事。

【89-91节】:双角王到达东方,遇到一群人,处于原始状态,不着一缕。

【92-98节】:双角王又到一地,当地民众深受雅朱者和马朱者之侵害,民不聊生,双角王便修筑起一道高墙,将雅朱者和马朱者困于其内,静待真主的大限降临。

【99-102节】:谈及末日,便再次呈现末日景象。

第六段(103-110节)

用三个“你说”总结全文,阐述信仰与善功的价值;并呼应章首的信士与不信者的区别,展示二者的最终结局。

【103-106节】:不信者的结局,终入火狱。

【107-108节】:信士的结局,进入菲尔道斯天堂。

【109节】:呼应穆萨求学的故事,揭示学无止境。同时,关于鲁哈(精神)的问题,真主的回答是“那是真主的机密。你们只被赐予极少的知识。”(这段经文在夜行章中。)古莱氏人却说:“不,我们知识渊博。”于是这段经文为回应他们而降示。

【110节】:最后一个问题:一切皆由真主赐予,无论知识还是权力 ,那么,我们人类能做什么?使者的回答是:“我也是与你们一样的凡人,只是我得到了启示,你们的主是唯一的主。谁如果想要遇见他的养主,则要行善,并且不要崇拜其它物。”,即一切都将化作浮云,唯有正信与善功能够永恒

参考文献

تفسير ابن كثير

التفسير المنير

التفيسر الوسيط

صفوة الفاسير

问琴

问琴

一介布衣,躬耕于经堂。只愿天界声名显赫,纵是人间籍籍无名。

Comments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